一、實驗設計的“三要素”
1、實驗對象
實驗所用的材料即為實驗對象。如用小鼠做實驗,小鼠就是本次實驗的實驗對象,或稱為受試對象。實驗對象選擇的合適與否直接關系到實驗實施的難度,以及別人對實驗新穎性和創新性的評價。一個完整的實驗設計中所需實驗材料的總數稱為樣本含量。根據特定的設計類型估計出較合適的樣本含量。樣本過大或過小都有弊端。
2、實驗因素
所有影響實驗結果的條件都稱為影響因素,實驗研究的目的不同,對實驗的要求也不同。影響因素有客觀與主觀,主要與次要因素之分。研究者希望通過研究設計進行有計劃的安排,從而能夠科學地考察其作用大小的因素稱為實驗因素(如藥物的種類、劑量、濃度、作用時間等);對評價實驗因素作用大小有一定干擾性且研究者并不想考察的因素稱為區組因素或稱重要的非實驗因素(如動物的窩別、體重等);其他未加控制的許多因素的綜合作用統稱為實驗誤差。通過一些預實驗,初步篩選實驗因素并確定取哪些水平較合適,以免實驗設計過于復雜,實驗難以完成。
3、實驗效應
實驗因素取不同水平時在實驗單位上所產生的反應稱為實驗效應。實驗效應是反映實驗因素作用強弱的標志,它必須通過具體的指標來體現。要結合專業知識,盡可能多地選用客觀性強的指標,在儀器和試劑允許的條件下,應盡可能多選用特異性強、靈敏度高、準確可靠的客觀指標。對一些半客觀(比如讀pH試紙上的數值)或主觀指標(對一些定性指標的判斷上),一定要事先規定讀取數值的嚴格標準,只有這樣才能準確地分析自己的實驗結果,從而也大大提高了自己實驗結果的可信度。
二、科研實驗“三難題”
1、對于科研選題無從下手
漫無目的則毫無效率,抓不住重點才效率低下。選題之前可能會有一段時間處于迷茫狀態,不知從哪入手。胡亂看了大量文獻,卻不知所以然。在導師的指導下,在同行的啟發下,有些人可以迅速明確目標,有的放矢,入門就從這里開始。即使導師不導,沒有定題,自己也要先設定一個具體的問題看文獻。不管你將來做不做這些東西,總比沒有目標好得多,保證有收獲。科研的一般法則是共通的。
2、對研究的課題沒有方向感
對于一個具體的課題來說,相關文獻分屬于三個層次:研究方向、研究領域、研究課題。例如有人研究干細胞定向分化治療帕金森病,對他來說,研究方向就是帕金森病,研究領域是帕金森病的干細胞治療,研究課題是某種物質誘導干細胞定向分化為分泌多巴胺的神經細胞。看文獻時要分清手上的文獻是屬于那個層次,這決定你對它要掌握到什么程度。研究方向層次的文獻:一般涉及,基礎知識,學科水準,了解當前重大進展與趨勢,達到專業人員水平;研究領域層次的文獻:了解焦點與熱點,將進行的課題認真理解,達到專家水平;研究課題層次的文獻:要全面,了解歷史、現狀、展望、主要方法、手段,達到No1專家水平。正確分辨文章的層次,才能把精力用到點子上。
3、文獻的選擇不清晰
對文獻的熟悉程度不同,閱讀文獻的方式大不相同。新手學習式閱讀,逐字逐句,搞清細節,掌握基本的知識點。開始的十幾、幾十篇要精讀,精華的幾篇甚至要背誦。老手搜索式閱讀,已熟悉各種研究的常見模式和一般套路,能夠迅速提取關鍵信息,把握思路,經常不按常規順序閱讀。有人看圖說話,有人辨數識字。高手批判式閱讀,一針見血,直指問題所在。實際上沒有一篇論文是無懈可擊的。新手要穩,老手要準,高手要狠。新手、老手、高手的代表人物分別是研究生、導師和審稿人,但認真鉆研的研究生*可以在3年中實現從新手到高手的嬗變。對自己有清醒的定位,才能選擇正確的閱讀方式。
三、科研實驗“四經驗”
1、科研靠積累
一般情況下,科研成果都是經過實驗室長期積累而來的,做科研不要想著一蹴而就。科研工作者在做科研實驗前,要結合實際來選擇課題,不要好高騖遠,課題選好后,要靜下心做實驗。
2、文獻要追蹤
開題時通過查文獻了解的情況,到結題的時候可能有很大不同。實驗過程中要注意追蹤。運氣好,你可以得到更多的線索;運氣不好,發現別人搶先了。據此修正你的實驗。寫論文之前一定要重新查一遍文獻。
3、記錄要復習
前面的實驗記錄要經常復習。隨著經驗的增加和認識的提高,你會發現開始的判斷未必正確。
4、材料會變質
隨著時間的推移,有些試劑會降解,有些設備會老化,這導致你在*按照以前的方法操作后得不到以前的結果。如果某種試劑只是有效量的減少,你需要加大用量。如果變質以后產生了有害的物質,恐怕該換試劑了。如果設備讀數有漂移,就得校正。總之,出了問題要找原因,每一步都要"確切"!否則就是刻舟求劍。